4月26日下午,由华南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学院阳光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物理与光电学院应用物理系党支部主办,深圳市龙岗区耳鼻咽喉医院承办的“融入生活——第二届华工蜗友会”在深圳市龙岗区耳鼻咽喉医院顺利举行。 来自深圳、广州、惠州等地的二十余名耳蜗使用者及家属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工耳蜗使用经验,分享生活故事,展望美好未来。 为保障听障朋友的无障碍参与,活动全程提供了实时字幕服务。 携手蜗友,共建平台 在开场致辞中,华南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学院孟庆林教授表示,蜗友会旨在为耳蜗植入者搭建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帮助大家更好地适应生活、融入社会。 孟庆林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学院声学所 分享经验,汲取力量 围绕“融入生活”主题,陆锋主任率先鼓励蜗友们打破自我设限,积极拥抱社会,并期待蜗友会发展为长期交流阵地。在交流环节,多位蜗友敞开心扉,分享各自的康复故事。一位起初因口语不自信而沉默的蜗友,也在众人的热情鼓励下勇敢发声,讲述自身经历,现场氛围温暖而热烈。 陆锋 中国人工耳蜗植入第一人 现任中国聋协人工耳蜗植入者委员会主任 科学康复,逐步提升 深圳市龙岗区耳鼻咽喉医院听力学专家魏朝刚教授的分享成为活动一大亮点。他结合大量真实案例,深入浅出地剖析听障人士融入生活的关键要素。 魏朝刚 教授 深圳市龙岗区耳鼻咽喉医院 魏教授强调,融入生活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持之以恒地做好设备维护,严格遵循医嘱定期调机复诊,同时合理使用辅助听力设备。 他特别指出,开朗大方与积极主动的沟通,不仅能有效改善社交状态,还能潜移默化地提升自我能力,这是蜗友们融入社会环境的重要助力。此外,魏教授还纠正了大众对听障群体融入的误区,他认为真正的融入并非让听障者强行趋同于常人,而是帮助他们找到最舒适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 深圳市晴语语言言语康复中心卢春校长结合实际案例指出,成年人康复应注重朋友陪伴与积极表达。AB耳蜗专家邬老师提出,调机过程中需关注电刺激设置,以提高清晰度和佩戴舒适度。 卢春 校长 深圳市晴语语言言语康复中心 邬子犁 临床培训经理 领先仿生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 在自由提问环节,蜗友和家属围绕差耳植入、面神经抽动、影像检查注意事项、听神经纤细如何调机等专业问题踊跃提问,李娟娟主任、魏朝刚教授和卢春校长耐心细致地逐一解答,现场互动热烈。 李娟娟教授 深圳市龙岗区耳鼻咽喉医院 同心同行,共创未来 在活动最后,李娟娟主任带领蜗友们前往我院新院区进行参观,共同感受耳科领域医疗环境的新变化与新希望。 未来,AB 耳蜗公司将持续携手各相关机构,深化合作,为蜗友们提供更多专业支持,助力他们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篇章。 【免费】了解各地报销政策,咨询助听器与人工耳蜗,帮忙预约挂号,可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