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听障疾病科普:巨细胞病毒感染致聋
作者:奥地利人工耳蜗  文章来源:奥地利人工耳蜗  点击数 104  更新时间:2023/12/13 13:01:24  文章录入:admin

作者:胡少芬  来源:奥地利人工耳蜗广东服务中心


巨细胞病毒是引起新生儿先天性感染的最常见病毒病原体,在新生儿中的感染率为0.3-2.4%。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多由母婴传播所致,其中宫内感染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新生儿永久性感音神经性耳聋是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最常见的后遗症,大约12.6%的受感染新生儿会出现巨细胞病毒相关的听力损失,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会直接导致患儿语言发育障碍,因聋致哑,了解巨细胞病毒的致病机理对于预防宫内感染、防治巨细胞病毒感染性耳聋意义重大。



什么是巨细胞病毒?


巨细胞病毒(CMV)是一种双链DNA病毒,属于疱疹病毒β亚科,是高度适应人类宿主的病毒,由于感染的细胞会肿大,并具有巨大的核内包涵体而得名。巨细胞病毒包括人巨细胞病毒(HCMV)和来自其他哺乳动物的巨细胞病毒。巨细胞病毒是引起新生儿先天性宫内感染的最常见病原体。研究表明巨细胞病毒是导致儿童听力损失和神经系统疾病的主要原因,在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后遗症中,感音神经性耳聋最为常见。巨细胞病毒分布广泛,90%以上人群携带CMV,在全球范围内,孕期妇女CMV抗体阳性率高达95%,成人感染率85-95%,婴幼儿感染率60-80%。常会引起耳聋、肝脾肿大、生殖泌尿和中枢神经损害,根据感染程度,症状从轻症到严重缺陷不等。



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


1964年《美国妇产科杂志》首次报道巨细胞病毒感染孕妇造成新生儿感音神经性耳聋。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是引起新生儿先天性感染的最常见病原体,在活产儿的感染率为0.3-2.4%,12.6%的受感染新生儿会出现听力障碍,永久性感音神经性耳聋是最常见的后遗症。HCMV在欧美国家占活产婴儿0.2-2.2%,我国约为0.9-3.5%。HCMV感染儿在出生时约5-10%有临床症状,如耳聋、小头畸形、颅内钙化、黄疸、肝脾肿大等,严重者可在出生后数小时至数周内死亡。


巨细胞病毒的病原学特点和母婴传播


CMV属于疱疹病毒β亚科,是高度适应人类宿主的病毒,对各类人群普遍易感。CMV的核衣壳是由162个壳微粒组成的对称二十面体,包裹了大小约235kb的双链线性DNA基因组。孕妇CMV感染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感染,孕期首次感染CMV,称为原发性感染,感染后病毒会终生潜伏于宿主的唾液腺或肾脏等器官内。育龄女性在妊娠前感染过CMV,若妊娠时再次感染,其潜伏的病毒可被重新激活并复制增殖,或再次感染外源性不同毒株或更大剂量的同种病毒株,称为继发性感染。


新生儿感染CMV多由母婴垂直传播所致,其中宫内传播是最主要的途径,分娩期间宫颈阴道分泌物的摄取或母乳喂养也可将CMV传播给新生儿。


巨细胞病毒的感染途径


先天性感染:孕妇怀孕感染巨细胞病毒后,通过胎盘可将病毒传播给胎儿,母亲在感染后可产生抗体,以后再次生育胎儿受感染的机会较少或症状较轻,甚至无症状,但也不能完全阻止垂直传播的发生,也可再次感染传播给再生胎儿。


后天获得性感染:包括围产期新生儿经产道或母乳感染。另外密切接触也可感染,密切接触感染主要通过飞沫或经口感染,经输血,器官移植等途径感染。



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


先天性CMV感染患儿的临床表现差异极大。大约85-90%的受感染新生儿出生时没有症状,10-15%的受感染新生儿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先天性及围产期感染巨细胞病毒主要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先天性损伤。神经干细胞、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对巨细胞病毒普遍易感,故胚胎期巨细胞病毒感染常导致较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部分患儿在出生后有明显症状,表现为耳聋、肝脾肿大、持续性黄疸、小头畸形、脉络膜视网膜炎、智力低下和运动障碍等,也可出现各种先天畸形,可有痉挛状态、两侧瘫痪、癫痫样抽搐、视神经萎缩等。有的无症状感染患儿,虽体格发育正常,但仍可有先天性畸形和听力损伤。


感音神经性是先天性CMV感染最常见的后遗症。其听力损失可为双侧或单侧,病程具有迟发性、进行性或波动性等特点,耳聋程度从轻度到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研究报道,先天性CMV感染约占所有新生儿听力损失病例的13-22%。多数先天性CMV感染者在出生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其中有7-21%会发展为迟发性耳聋。大部分研究显示CMV感染相关性耳聋发生在6岁之前。因此,对怀疑有CMV感染的儿童有必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听力学监测,建议在6岁之前每隔3-6个月检测一次听力。



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致聋机制


CMV感染内耳有多重途径,既可通过大脑储液池进入内耳,也可通过圆窗和血液进入耳蜗。CMV血行感染,可引起耳蜗血液循环障碍,小动脉痉挛可导致突发性耳聋, CMV通过圆窗膜侵入内耳,可引起脂质堆积、脂代谢紊乱。CMV经血行到内耳血管纹、盖膜和螺旋器,可引起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微小血栓形成,盖膜和血管纹萎缩和毛细胞损伤。CMV感染后的病理过程由鼓阶和前庭阶出血并达到高峰,感染3天后耳蜗会伴有炎性细胞浸润;感染5天后前庭膜会增厚,螺旋神经节细胞的细胞间隙增宽;感染7天后细胞水肿稀疏,伴有浆细胞浸润;感染14天后出现成纤维细胞增殖和纤维化。初期耳蜗血管损害主要在中顶转出现,进而发展到耳蜗底转,在病毒迁移到内耳后,耳蜗血管纹是主要受影响的结构,对耳蜗内淋巴电位的干扰可导致毛细胞功能失调和相关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此外,研究也发现CMV通过对血管纹或前庭膜的损伤改变耳蜗钾离子的稳态,从而对螺旋器造成继发性损伤。近年来有学者认为CMV病毒感染所致的内耳感觉上皮细胞及神经节细胞的缺失是引起先天耳聋最直接的病因,后续的研究表明CMV可在内耳的很多结构中复制,也可损伤柯蒂氏器和螺旋神经节细胞。


巨细胞病毒感染性耳聋的治疗


感音神经性耳聋是CMV感染最常见的后遗症,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抗病毒药物治疗和人工耳蜗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对出生后有严重局灶性器官疾病或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新生儿可使用更昔洛韦或伐更昔洛韦进行抗病毒治疗,但对于无症状或只有耳聋症状的患儿不推荐使用抗病毒治疗,目前没有证据证明抗病毒治疗对患儿耳聋有益处。


人工耳蜗手术治疗:研究表明人工耳蜗植入对CMV相关的重度和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有良好的治疗康复效果,CMV主要损伤耳蜗毛细胞,耳蜗和听神经结构发育多正常。耳蜗正常结构多有2.5圈,内含听神经的基底膜长有32mm,因此人工耳蜗电极更适合31.5mm的全覆盖长电极。伴有智力发育迟缓等中枢系统症状的患儿术后存在复查颅脑MRI的需要,可推荐术后可直接做3.0T核磁的SYNCHRONY(信可聆)系列超软植入体。


CMV感染患者经常存在脉络膜视网膜瘢痕导致的视力丧失和病理性前庭-眼反射。流行病学显示5-30%的CMV患者会出现眼部并发症,如视神经萎缩、视网膜炎和视力障碍,CMV眼部病症治疗也值得关注。




听力检查有问题了怎么办?


新生儿3个月时就可以做听力检查,儿童、青少年、成人和老人常规都可进行听力检查,可及时发现听力问题并尽早进行干预治疗。迄今,所有类型和程度的听力损失临床都有相应的干预和治疗方法,传导性或混合性聋可验配或植入骨导助听器提高听力;轻/中度感音神经性聋可验配助听器补偿听力;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佩戴助听器效果不佳者可尽早植入人工耳蜗,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可直接进行人工耳蜗植入(幼儿人工耳蜗手术年龄一般6个月以上,体重大于7.5公斤);内耳严重畸形、听神经严重发育不良或听神经瘤等无法植入人工耳蜗者可进行人工听觉脑干ABI植入(儿童ABI手术年龄一般1岁以上,听神经瘤要求15岁以上,ABI是目前无法植入人工耳蜗的儿童和成人恢复听力的唯一方法)。


【免费】了解各地报销政策,咨询助听器与人工耳蜗,帮忙预约挂号,可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