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三大低频处理技术,让您听到更真实的世界! |
作者:奥地利人工耳蜗 文章来源:奥地利人工耳蜗 点击数 210 更新时间:2024/5/4 16:01:08 文章录入:admin |
|
导 语 人工耳蜗听到的声音和人耳听到的声音是一样的吗? 这是所有人工耳蜗佩戴者及其家人朋友都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 本期内容,让我们一起了解人工耳蜗自然聆听非常重要的一环——低频处理技术。它的存在可以帮助人工耳蜗佩戴者听到更真实的世界! 首先,我们要知道,当一段声音缺少低频时,是什么听觉感受? 通过直观的感受,我们可以得知:尽管缺少低频并不影响声音的感知,但有了低频,音乐的旋律更为浑厚;有了低频,语言的感情更为饱满!这对人工耳蜗的自然聆听十分关键。 自1977年现代多通道人工耳蜗在奥地利问世以来,MED-EL一直致力于让用户听到真实且自然的声音。 奥地利人工耳蜗采用三大低频处理技术,它们分别应用于:声音采集、声电转换和蜗顶刺激。 首先,MED-EL声音处理器能够采集到低至70Hz的声音; 其次,通过先进的第四代精细结构编码策略进行声电转换; 最后,由蜗内全覆盖电极触及耳蜗顶端低频位置进行刺激; 三大技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帮助MED-EL人工耳蜗佩戴者聆听更真实、更自然的声音。 ![]() 声音采集:低至70Hz 语言的频率范围通常在125—8000Hz之间,然而音乐的低频通常低于100Hz。 例如,钢琴琴键的低音在80Hz—120Hz。而大提琴、贝斯、吉他、低音鼓和管风琴等乐器也都包含低频音阈。 MED-EL人工耳蜗声音处理器可以采集低至70Hz的声音频率。 这样的声音采集技术,不仅能够满足人工耳蜗佩戴者的沟通需求,还可以帮助他们感知频率更复杂的音乐,这也是音乐人工耳蜗名称的由来。 声电转换:精细结构 采集到低频声音以后,人工耳蜗系统如何进行信号处理和转换? MED-EL给出的答案是:第四代精细结构编码策略。 传统的编码策略,仅能提取声音的轮廓,就像黑白画面一样,虽然具有关键特征,但是缺少生动的细节。 ![]() 第四代精细结构编码策略则为声音赋予了色彩,呈现出更丰富的低频信息,使得声音能够被更准确地听到,带来更加丰富和完整的听觉体验。 ![]() 研究显示,精细结构编码策略能更好地帮助人工耳蜗佩戴者学习汉语声调,例如:“音”“银”“饮”“印”等词,因声调不同而意义完全不同。 MED-EL的用户不仅能够学习拥有四个声调的普通话,还能够自如学习拥有更丰富声调的不同方言。 蜗顶刺激:低频区域 处理后的声音会传递到植入体,由分布在耳蜗内部不同位置的电极释放刺激。 耳蜗的自然频率分布就像一架钢琴的键盘,钢琴从左到右的琴键对应着低频到高频。 耳蜗也具有类似的频率分布,顶部负责低频,底部负责高频。 如果电极无法覆盖到耳蜗的顶部低频区,就无法准确地传输低频声,就像弹奏钢琴时,无法触及左侧的低频琴键。 ![]() 基于这一频率分布特点,电极低频刺激位于耳蜗低频区域能够带来更自然的聆听。 MED-EL提供10种不同长度的电极型号,能够根据每个人耳蜗的大小,选配更合适的电极,触及耳蜗低频区域进行刺激,使听觉体验更加自然。 ![]() 三大关联的人工耳蜗低频处理技术在提升用户聆听体验、理解语言和欣赏音乐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正是这些不断进步的科技,让MED-EL用户享受高品质的聆听生活,并自信地探索、享受丰富的声音世界! 【免费】了解各地报销政策,咨询助听器与人工耳蜗,帮忙预约挂号,可点击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