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精华总结】人工耳蜗的原理及一些康复策略
作者:美国AB人工耳蜗  文章来源:美国AB人工耳蜗  点击数 96  更新时间:2024/12/9 21:57:15  文章录入:admin

庄凤仪.png

PART1

通晓原理


语音输入到大脑的路径及处理过程


人工耳蜗植入后,将声音的电讯号传入听神经,而后电讯号经过各个神经核团,完成电讯号的分流、整合并预处理,最后达到听觉皮质。当电讯号到达听觉皮质时,我们开始听到声音的强度、长短及空间感。


然而,大脑需要理解语音,还需要大脑中其他听觉-语言相关区一同参与语音理解的工作,如音韵、词汇、语义、情境记忆的提取,其他感官知觉(如:视觉)的跨模组整合,以理解并解读所听到的言语讯号。其中,注意力、工作记忆及情绪,也会影响大脑解读并判断语音信息。


大脑处理言语的策略


一般成年人的大脑可以在每分钟理解150-200个字的语音信息。大脑使用了2个策略来处理大量的语音信息,即:


微信图片_20241209215931.png


大脑同时使用2种策略,使用比重随聆听者对语音内容熟悉度、语音讯号的清晰度、场景、个人聆听特质会有快速的调整,来做出符合言语知识及以往经验的最佳预测并反应。


PART2

Q&A # 精选提问


我们的听觉信息在大脑里面还是耳蜗里面处理?


耳蜗是将听觉信息转换为电信号传到至大脑的中转站,而处理信息的中枢位于大脑,具体来说位于大脑皮层上的各种言语相关区域,在这些区域完备的情况下我们便可以在接受耳蜗的传导信息的前提下在大脑中处理这些文字并理解对话。


植入人工耳蜗后,我仍有部分发音不清的情况,该怎么办?


发音的识别对于语言的训练是非常关键的部分,如果不能区分两个发音的差别,也会耽误言语康复的进程和康复后理解能力的提升。在这里我们罗列一些好用的、便于使用的app去进行相关的练习,让成人康复者已经被遗忘或习得不全的发音能够再次符合规范。需要注意的是在我们听力康复方面仍然没有专门用于矫正发音的app,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国外的学习软件来进行替代,例如:

微信图片_20241209220006.png


有什么简单的方法能够让我们在生活中进行言语康复?


避免唇读,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小方法,我们如果在听力方面无法采集到足够的信息会不可避免的使用其他方式来代偿。如果你正处于康复期,在同他人对话时,应避免再次使用代偿手段辅助理解,要靠自身恢复的听力去习惯对话。


【免费】了解各地报销政策,咨询助听器与人工耳蜗,帮忙预约挂号,可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