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李方平 从人工听觉跨入人工视觉
作者:浙江新闻  文章来源:浙江新闻  点击数 548  更新时间:2021/3/20 6:28:54  文章录入:admin

玻璃隔开的一个大房间里,十多名身着白色隔离衣的年轻女子,专注地坐在工作台前,在显微镜的帮助下,用镊子整理长约20厘米、直径仅为头发丝1/3的导线。手和镊子飞快划动,晶莹剔透的导线几乎无法被外人看清。

这个如手术室般洁净,又如实验室般高精度的空间,是浙江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浙诺神经)位于杭州城西的生产基地之一,年产2万余台人工耳蜗。在向《浙商》记者介绍公司生产水平时,公司董事长李方平十分自信。


1615772940182_604ebd0c159bb83d2c9f509b.png


资本追逐的对象


今年,在疫情冲击下,不急不慌的企业家不多,李方平是一个。因为全国医院暂停人工耳蜗手术,浙诺神经上半年的销售几乎为零,直到三季度才慢慢恢复,但李方平的心很定,继续砸钱做研发,不仅研发人工耳蜗新品,还将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展到人工视觉系统、偏瘫刺激康复装置等领域。

李方平一贯稳如泰山。浙诺神经自2006年创立起,即使亏钱也坚持研发,亏到第13年(2019年),公司才开始盈利。因为经历过商海大风大浪,更因为对公司技术、产品、市场有信心,李方平才能如此稳和定。

“疫情冲击太大,先活下来,赚多少钱无所谓的,因为公司没有一笔银行贷款,资金压力不大。”在被问及为什么不着急时,他淡淡地说。 

拥有独特技术与产品的公司,的确无须慌乱。近年来,浙诺神经一直是国内外资本的竞逐对象。今年,美国一家生物医药投资机构的代表飞临上海,宁愿承受隔离14天的不便,也要争取浙诺神经的投资机会。

9月,浙诺神经宣布完成新一轮战略融资,引入高瓴创投及超弦基金为新股东。公司还拥有启明创投、高盛资本、华睿投资等多家知名风投股东。

国内头部科技公司也在寻求与浙诺神经的合作机会。9月27日是国际聋人日,腾讯多媒体实验室联合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发起“天籁行动”,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前者与浙诺神经一起展开了改善听力体验的研究,确定了“手机伴侣+人工耳蜗”的解决方案,使语音清晰度和可懂度提升40%,极大改善了听障人士的听觉体验。


1.8万听障人士受益


许多人知道李方平,是因为他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最早的一批创业者,过去从事低压电器经销,是温州“八大王”之一的“合同大王”。1990年,他定居加拿大;1996年,回国创建浙江嘉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成功开发杭州庆春路嘉德广场、泰安嘉德现代城等项目。

200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李方平与世界神经电子领域杰出华裔科学家团队联手,共同创办以自主知识产权神经电子产品研究和开发为核心,集研发、生产、营销于一体的浙诺神经。

人工耳蜗是目前耳科医学领域有效根治重度耳聋或全聋的医疗器械。在诺尔康人工耳蜗面市之前,世界主要的人工耳蜗公司只有三家,且每套人工耳蜗平均价格高达20万元。

2011年,浙诺神经突破技术壁垒,成功上市销售自主研发、全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耳蜗系统,成为全球第四家人工耳蜗制造商,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能够生产人工耳蜗的国家,更迫使进口公司不得不降价以迎合中国市场,为广大听障患者带来福利。

浙诺神经人工耳蜗因此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十九届中国专利优秀奖、浙江省专利奖金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赞誉浙诺神经是“高科技中的硬技术”。

目前,浙诺神经人工耳蜗产品已进入全国281家医院,在国内拥有1.5万名用户。此外还进入了近20个国家,令3000余名国际听障人士受益。


从人工听觉到人工视觉


浙诺神经在神经电子领域的探索,不局限于人工听觉。自公司创立起,李方平团队就提出“让听不见的人听见、让看不见的人看见、让瘫痪的人重新站起来”。目前,研究领域已从人工耳蜗系统扩展到人工视觉系统、偏瘫刺激康复装置等领域。

当前,浙诺神经已形成以听觉重建类产品为核心,视觉重建类产品和神经调控刺激器为辅助的三个维度研发管线布局。其中,听觉重建类产品以人工耳蜗为主,听性脑干刺激器和骨导助听器为辅;视觉重建类产品以人工视网膜为主;神经调控刺激器的适应证主要集中于尿失禁症和帕金森症两个领域。

李方平介绍,目前浙诺神经人工视觉、神经调控刺激器、人工耳蜗新款等产品都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可穿戴式智能人工耳蜗系统已获得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证受理号,预计将于今年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

今年以来,在李方平的部署下,公司正抓紧生产,预备明年全球疫情控制后就加大销售。“市场和需求都在那里,我们要多生产、多备货。” 

未来,浙诺神经计划在俄罗斯莫斯科购置土地,准备建设新的生产基地,届时产品可以销售到东欧国家。此外,印度等国的生产基地也在计划之中。


点击这里,可咨询听力问题,预约听力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