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不清”不是小事:成年人的听力危机,你了解多少?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瞬间?
和朋友聚餐时,别人聊得热火朝天,你却只能笑着点头; 开会时,领导布置的任务听得模模糊糊,会后急得满头大汗; 甚至在家和家人说话,也要反复确认“你说什么?” 这些“听不清”的瞬间,可能不是“年纪大了耳朵背”,而是成人重度/极重度听力损失的信号。 你的听力,正在悄悄“罢工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听力障碍分级标准,中重度至极重度听力损失被定义为"听力残疾"。具体表现可分为: 中重度听损(约50-65分贝) 在安静环境下谈话困难,提高音量后可以正常交流;在噪声环境下大部分谈话都很困难 重度听损(约65-80分贝) 在安静环境下谈话大部分内容都听不到,即使提高音量也不能改变;在噪声环境下参与谈话非常困难 极重度听损(约80-95分贝以上) 在安静环境下,听到声音极度困难;在噪声环境下听不到谈话声 更棘手的是,助听器对重度/极重度听损的帮助有限。就像给视力模糊的人戴眼镜,但如果眼球本身受损,眼镜再高级也没用——听损的本质是内耳毛细胞死亡,助听器只能放大声音,却无法修复坏死的毛细胞。这时候,人工耳蜗就成了“重启听力”的关键。 人工耳蜗: 不是“替代耳朵”,而是“修复听觉” 很多人对人工耳蜗有误解,觉得它是“戴在耳朵上的机器”。其实,它更像一套“声音翻译系统”: 体外机(处理器):像“小耳朵”一样捕捉环境声音; 植入体:像“信号转换器”,把声音转成电信号,直接刺激听神经; 听神经:把电信号传给大脑,大脑再“翻译”成我们能理解的“声音”。 简单说,人工耳蜗绕过了坏死的毛细胞,直接“告诉”听神经“这是什么声音”,让听损者重新“学会”听。 科利耳:用技术让“听清”更简单
科利耳人工耳蜗可以轻松助您恢复到有声世界。它的产品覆盖植入体、处理器和配套技术,针对成人听损患者的需求做了很多“贴心设计”。我们重点聊聊三款核心产品: 1. CI622植入体:助你恢复听力的“安全卫士” 很多人担心手术风险,但CI622用技术解决了这些问题: 超薄设计:植入体只有3.9毫米厚,像一片“小薄片”贴在骨壁上,手术创伤小,术后几乎看不出痕迹; 精细微创:精细而柔软的电极设计,保障手术过程耳蜗结构不受损伤,术后还能保留残余听力,保障聆听效果; 兼容核磁:最新磁铁设计不怕3.0T核磁共振,以后体检、看病不用拆设备,省心又安全。 2. Nucleus 7声音处理器:聪明应对复杂场景的“全能助手” 成年人的生活场景复杂:开会、聚餐、运动、接电话……N7就像“智能管家”,能自动适应不同环境: 场景识别:智能声技术会“听”周围的声音,自动切换模式——在餐厅里增强降噪,锁定说话声;在马路上放大汽车鸣笛,提醒安全; 双蓝牙直连:蓝牙直连手机和智能设备,开会时不用手忙脚乱连接额外设备,直接用处理器接电话、听会议音频; 3. Kanso 2声音处理器:清晰聆听隐秘美观的“隐形伙伴” 如果你讨厌耳挂、导线的束缚,Kanso 2会让你惊喜: 超轻重量:只有14.2克,磁吸在头皮上,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隐蔽设计:没有外露的耳挂或导线,戴眼镜、扎头发都完全不影响,社交场合悄悄用,没人发现你在“戴设备”; 防水防尘:日常淋浴、游泳直接戴(配合防水套件),灰尘、汗水进不去,耐用性拉满。 听力损失不是“老了就该忍”的事。它像一把无声的剪刀,慢慢剪断你和世界的联结——家人的关心听不清,朋友的玩笑get不到,甚至工作的机会也可能因为“沟通不畅”溜走。 但人工耳蜗给了我们一个“重启键”:它能让你重新听见孩子的笑声、爱人的唠叨、同事的建议,重新回到热热闹闹的生活里。 如果发现自己“听不清”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别犹豫——先做个简单的听力测试,之后再根据您的自身情况决定。毕竟,能听见的世界,才叫“生活”啊。
【免费】了解各地报销政策,咨询助听器与人工耳蜗,帮忙预约挂号,可点击这里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