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
          →预约 挂号医生前,请先看这里!
您当前位置:人工耳蜗网 >> 澳洲耳蜗 >> 澳大利亚耳蜗资讯 >> 浏览文章
听见未来:科利耳优秀高考生的成长与蜕变
作者:澳大利亚人工耳蜗 日期:2025年09月03日 来源:澳大利亚人工耳蜗   录入:admin

2025年高考圆满落幕,相信有许多佩戴科利耳人工耳蜗的学子以优异成绩考入理想大学。他们用实力证明:听力障碍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另一种成长的起点。在祝贺各位莘莘学子考上理想中大学的同时,我们也邀请到了五位科利耳高考学子作为代表,为大家分享他们的追梦故事!(以下故事排名不分先后)。


图片

张博闻 | 中国石油大学


"从无声世界到石油大学的追梦者"


2008年,1岁半的博闻因一场疾病失去了听力。起初,家人为他佩戴了助听器,但效果并不理想。"那时候,我妈妈抱着我参加了很多听力讲座,"他回忆道,"她总是红着眼圈,但从不让我看见。"


在家人的坚持下,张博闻植入了科利耳人工耳蜗。"第一次开机时,我被突如其来的声音吓哭了,"他笑着说,"但现在想来,那是我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


在求学路上,人工耳蜗给了他全新的可能。课堂上,他能清晰听到老师的讲解,感受古文的韵律;课间,他能和同学们畅快交流。"最让我感动的是,同学们从不会因为我的耳蜗而区别对待我,"他说,"在他们眼里,我和其他人没什么不同。"


高考备考期间,张博闻特别注重英语听力的训练。"有时候一个单词要反复听十几遍”。这种坚持让他在高考英语听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博闻特别想尝试带着耳蜗去游泳等水上项目,感受在水里听岸上的声音是否有所不同。


如今,博闻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石油大学, "我想告诉所有听障朋友,"他坚定地说,"不要被听力定义你的人生。科技给了我们听见世界的机会,而如何活出精彩,取决于我们自己。"


他的信念: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心里要先肯定自我,要能正视自我的残疾缺陷。系好了鞋带,奔跑就不绊脚。"



魏徕 |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从受益者到助人者的蜕变"


2006年8月,魏徕出生在河南濮阳一个普通家庭。9个月大时,家人发现他对门铃声毫无反应,随后在医院被确诊为先天性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当时医生说我可能永远听不见声音,"魏徕回忆道,"但我父母没有放弃。"


2008年元旦,16个月大的魏徕接受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他成为了当时全国年龄最小的耳蜗植入者之一。"开机那天,我第一次听见***声音,"魏徕说,"虽然被吓哭了,但那是我生命中最珍贵的哭声。"


"玩着长大"的康复之路

魏徕的母亲是一名幼儿教师,她将言语康复训练巧妙地融入游戏中。"我的康复不是枯燥的训练,而是快乐的探索,"魏徕笑着说。从模仿动物叫声到跟着音乐跳舞,他在游戏中学会了聆听和表达。3岁时,魏徕顺利进入普通幼儿园,和健听孩子一起学习、玩耍。小学阶段,魏徕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我从不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他说。课堂上,他专注聆听老师的讲解;课间,他和同学们一起踢足球、讲故事。"有时候环境太吵,我会调整耳蜗的方向,或者请同学重复一遍,"他坦言,"但大家都很理解我。"


图片

高考抉择:放弃一本,选择特教

2025年高考,魏徕取得了优异成绩,足以进入河南省内的一本院校。然而,他做出了一个让许多人意外的决定——放弃一本,选择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的听力与言语康复专业。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不去更好的学校,"魏徕说,"但对我来说,这不是关于'更好',而是关于'更适合'。"作为人工耳蜗的受益者,他深知听障孩子面临的挑战。"我想用我的经历帮助更多人,"他坚定地说,"让更多孩子像我一样,听见世界的声音。"


给听障学弟学妹的话

听力损失只是生命的一个频率,而非休止符。你比自己想象的更强大—“读唇语让你读懂情绪,文字交流让你表达精准,嘈杂中的专注”这些让你淬炼出超能力。主动连接世界,世界也会回应你:向师长表达需求,用幽默化解尴尬,让障碍变成联结的契机。记住,人工耳蜗是你探索世界的定制耳机,而生命的音乐,从来不止一种收听方式。找到属于你的灯塔,未来就在彼此的眼中。


图片


左胜永 | 天津理工大学


"用耳蜗听见友谊的声音"


左胜永2岁半时被诊断为感音神经性耳聋。在佩戴助听器3个月后,家人带他在上海五官科医院植入了人工耳蜗。"植入后的康复过程就像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左胜永说,"每一个声音都是那么新奇。"他记得第一次听到雨声时的震撼,也记得第一次听懂妈妈叫他名字时的喜悦。


在学校里,人工耳蜗让他能够自如地和同学们交流。"我再也不用担心听不清朋友说话了,"他笑着说。课间时,他常常和同学们一起讨论题目、分享趣事,完全融入了校园生活。


高考备战期间,英语听力曾是他的心病。"有时候语速快了就会听不出来,"他坦言,"但我没有放弃。"通过反复练习听力材料,对照原文查漏补缺,他最终在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


即将步入大学的左胜永充满期待:"我想参加乒乓球社团,尝尝各地的美食,好好享受大学生活。"他特别想尝试戴着耳蜗游泳,"很好奇在水里听到的声音会不会不一样。"


他的信念:

"听力的缺失是生活的挑战,但当你克服它时,后面的生活会一帆风顺。"


图片

潘孝政 | 太原理工大学


"与常人无异的追梦之路"


5岁那年,潘孝政植入了人工耳蜗。虽然对手术过程记忆模糊,但他永远记得妈妈带他参加产品讲座时充满希望的眼神。


"人工耳蜗极大得帮助了我与同学们交流和正常的上课学习,它让我与正常人一般无二。"孝政说。在课堂上,他能完整地听清老师的讲解;在实验室里,他能专注地进行材料研究。"有时候同学还会羡慕我的耳蜗,说它看起来很酷,"他笑着说。


高考备考期间,潘孝政选择将更多精力放在擅长的学科上。"我知道听力是我的短板,"他说,"我要用实力证明自己。"这种策略让他在高考中发挥出色,顺利考入太原理工大学。


在未来,他期望可以看更大的世界,接触更多新奇的事物,了解这个世界的参差,感受听力的美好!


他的信念:

"听到就是赚到。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专注于你擅长的事情。"


图片

曹博燃 | 中国药科大学


“听力的障碍,挡不住追梦的脚步”


两岁时,曹博燃被查出听力障碍,1岁7个月开始佩戴助听器,但效果并不理想。在康复学校了解到"启聪项目"后,父母毅然为他申请了人工耳蜗资助。"不论能不能申请到,我们都要给孩子争取这个机会,"妈妈回忆道。三岁半时,曹博燃成功植入了科利耳人工耳蜗,从此开启了全新的有声世界。


在校园里,人工耳蜗让曹博燃能够更好地与同学交流,也让他学会了接受他人的善意。"我不再因为听力问题而退缩,"他说。高考备战期间,英语听力曾让他倍感压力,但通过申请听力免考政策,他最终取得了优异成绩,顺利考入中国药科大学。


即将步入大学的曹博燃充满期待:"我希望在大学里专心钻研药学知识,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对于其他听障学弟学妹,他想说:"别被他人的目光束缚,那些轻蔑的眼神不过是夜路上的点点鬼火,勇敢走自己的路,终会迎来光明。"


如今的曹博燃,正用他的"第三个耳朵"聆听世界的精彩,也用行动证明:听力的障碍,挡不住追梦的脚步。




回到首页
 
上一篇文章:聆听梦想的旋律,助力莘莘学子扬帆远航 “2025年度第二届科利耳®Graeme Clark格雷姆·克拉克奖学金”启动
下一篇文章: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