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徐汇区汾阳路的眼耳鼻喉科医院成立于1952年7月1日,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上海市三级甲等专科医院,自1999年上海医科大学与复旦大学合并后,成为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并于2004年成为复旦大学首家通过ISO9001认证的医院,是上海市红十字医院,隶属于国家卫生部。2006年获得第二冠名——上海市五官科医院。医院占地面积33亩,核定普通床位数354个,设有眼、耳鼻喉、放疗、麻醉、急救、口腔、激光、整形八个临床科室和放射、病理、药剂、检验、营养等五个医技科室。眼科和耳鼻喉科是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并建有上海市听觉医学临床中心、上海市眼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是国家临床药物研究机构,也是上海市红十字会眼库常设机构,医院设有卫生部听觉医学重点实验室和近视眼重点实验室,近年来头颈外科又被评为上海市重点学科。全院现有职工742名,其中医生179名、护士242名、医技人员171人。
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2002年和2003年医院开设了以汾阳路总院为核心的宝庆路分部和浦东分院,并建立了眼视光学学科、听觉言语康复部、多导睡眠监测检查室和高压氧仓治疗室等。为满足不同层次的病人需要,设置了普通门诊、专家门诊、特约门诊和特需门诊全方位多元化的机制,并实行365天门诊,开通了网上预约和电话预约服务。医院年门急诊量过百万,年住院病人约2万余人次,年手术量超过3.1万。2006年门急诊量达到了142万余人次。医院全体职工遵循“精诚、团结、求实、创新”的院训,以满腔的工作热情、严谨的工作作风、精湛的医疗技术,为广大病员提供优质、便捷、温馨的服务。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将努力创建国内领先、亚洲一流的专科医院,成为中国乃至亚洲的眼耳鼻喉科的学术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
听觉言语疾病学科
是集语听交流障碍的预防、康复、临床和相关基础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学科由中科院院士王正敏教授担任学科主任,陈兵主任医师担任学科副主任。拥有国内一流的听力检测中心、听觉言语功能室,包括听觉电生理测试、耳声发射、多频稳态等;拥有国内最先进和最齐全的前庭功能检测和训练设备,包括大型计算机控制转椅、动态平衡台、眼震电图、视频眼震图、高速动物旋转台、耳道加压仪等。平均每天为20名患者提供前庭功能评估。是国内人员最多,仪器最齐全的前庭功能评估机构。
本学科拥有卫生部听觉医学重点实验室,依托上海市听觉临床医学中心,在内耳干细胞、听觉分子生物学、信息技术研究(虚拟耳)、中耳炎疫苗开发和研制、中耳炎耳外科精确技术研究、耳聋基因筛查、前庭系统定位、前庭中枢等方面开展研究,并取得一系列显著成果。学科与瑞士苏黎世大学国际耳科权威Fisch教授合作联合成立了复旦大学眼耳鼻喉科医院-Fisch基金会,以促进耳显微外科技术在国内的发展。
王正敏院士自行设计和研制了质优、价廉、获专利权的多道程控人工耳蜗,已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号,并进行了扩大临床验证工作和技术转让。本学科拥有标准高压氧舱一个,每年有1000余名突聋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接受高压氧治疗,证实该方法安全有效。(高血压、冠心病活动期和高度近视病人为该治疗的禁忌症。)
本学科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人工耳蜗中心,每年开展百余例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其规模、数量和质量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集听力评估、编程调试、康复指导于一体,具有按国际标准建立的人工耳蜗言语训练中心。我们采用国际先进的“听觉口语训练法”帮助聋儿恢复正常听觉言语能力,让患儿从小养成借助助听器、人工耳蜗“听”的习惯,让植入人工耳蜗的孩子从真正意义上回归主流社会。由王正敏院士每年举办的面向全国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耳显微外科和颅底外科学习班,为耳显微外科手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