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
          →预约 挂号医生前,请先看这里!
您当前位置:人工耳蜗网 >> 听力知识 >> 专家论文 >> 浏览文章
聋校教师队伍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作者:未知 日期:2011年01月29日 来源:互联网   录入:admin

  • 摘要:我国聋教育的希望在于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调整发展,特殊教育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两个文明”建设成果重要标志。因此,加速聋校教师队伍建设,造就一支分工合理,具有现代化技能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已显得十分重要而紧迫。本文参考特殊教育文献,结合自己的一些工作经验,以“教师队伍管理”为写作背景,分析了聋校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聋校教师队伍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聋校教师队伍   思想素质  管理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 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立校之本,是学校发展的动力之源,是学校工作的核心,也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尤其是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不但要具备精湛的业务水平,更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和高尚的人格。

    聋校教师队伍管理主要成绩:

    1、  管理从无序走向有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的颁布及1988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何东昌同志在全国特殊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邓朴方同志在全国特殊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为聋校教师管理提供了全面而可靠的法律依据。因此不管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学校,对教师管理的盲目性行为大大减少,尤其是05年,全国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和教育行政干部参加的培训,提高了其整体管理的科学性。

    2、管理增强了聋校教师队伍的活力。

    3、管理使队伍建设取得了成绩。

    1)聋校教师队伍总量稳中有增, 基本满足需求。

    2)聋校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素质进一步提高。

    聋校教师队伍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聋校教师队伍管理模式落后。

    当前聋校的教师管理基本上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虽然一些地方已感觉到传统的管理模式与手段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聋教育发展的需要,并尝试新的管理模式,也同普校一样,积极的推行新课程改革,但由于缺乏权威的理论指导,没能及时引入先进的教育管理经验,使得一些改革的探索仍处于浅表层次,导致聋校教师管理方法与模式的探讨,仍处于一种各自为战、为我所用的无序探索之中。

    二、有的教师缺乏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职业倦怠现象严重。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体力、精力和能力上都无法应付外界的要求而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属于一种非正常的行为和心理。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长期处在一种封闭的环境下工作和学习,持续的疲劳以及物质精神上的贫乏,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现象尤为突出。通常表现为:没能真正理解素质教育的含义,没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与学生的接触减少,对差生缺乏爱心;工作不思进取,成就感降低;没能把聋教育当成一项神圣的事业,对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职业缺乏热情。这极大的阻碍了特殊教育的健康发展,而且使受教育的对象得不到正常的心理补偿和教育。

    三、聋校教师队伍的教育观念陈旧。

    内地聋校与香港聋校相比,固然,教学设备尤其是语训设备差距较大,但更大的差距是教育观念的差距。我们由于受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由于社会价值取向的偏斜的一些弊端的消极污染,人们的教育观念受到扭曲。从现实上看,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不少90年代的新教师进入聋教育行列。不能因为他们是新教师,就认为他们什么都是新的,恰恰在教育观念上,他们未必新。因为这些新教师当年也是在应该教育之风中熏陶出来的。因此,更新教育观念对于聋校实施素质教育以及实现现代化建设是时不我待,尤其对青年教师显得更为紧迫,因为他们是学校的未来,聋教育的未来。

    四、教师队伍的总体素质有待提高。

    1、聋校师资力量薄弱。随着经济的发展,特殊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人们的重视,中央教科研成立特教研究室;在大学设特殊教育专业,成立了南京特师等高等特殊教育学校,加强了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但这样的专业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特殊教育的需要。很多地区的聋校整个学校的专业教师只有几个甚至一、两个,其余都是些“半路出家”只经过一段时间培训就从事聋教育工作的教师,这大大削弱了聋校教师队伍素质整体的提高。

    2、聋校教师队伍对特殊教育理论的系统学习不够。一名合格的聋校教师,除了要能熟练地进行课堂教育教学,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特殊教育心理学知识。而目前,聋校教师中很少有人系统地学习过特殊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普遍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应变能力,无法辨别学生中常见的心理异常和心理障碍。

    五、聋校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平衡。目前,我国聋校单一学科教师的编制已极不适应需要。在学科结构上,基础学科教师相对多,艺术、体育、计算机等学科教师相对短缺,职业教育教师就更少甚至没有;在学历结构上,虽基本达到《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标准,但相当数量都是普通高等教育学校的学历,特殊教育的专业少之又少。

    聋校教师队伍管理的对策:

    一、深化改革,提高认识,确立管理师资的新观念。

    1、运用法律法规,确立依法管理师资的新观念。我国已颁布了一系列保障教师权益、规范教师行为的法律和法规,聋校仍可以借鉴这些运用于普通学校的法律法规对聋校教师进行管理。强化管理,严格考核,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依据法律条文对教师进行肯定与鼓励。

    2、加强研究,建立科学的教师管理制度。

    学校内部对教师的管理,从宏观上讲,就是认真执行党和国家对教师管理的各项政策、制度、法规,依法管理教师。从微观上讲,就是要建立一套符合实际需要的教师管理规章制度,其中包括科学的教师工作评价制度。用科学的管理激励人,用严格的制度约束人,是我校师资管理原则,学校遵循举贤荐的用人原则,在事制度改革中竞争上岗;实行层级管理,更明确更细致的规定各层级人员、各在岗人员的职责和权利,并和经济效益挂钩,使责、权、利趋于一致。学校的一切管理措施、管理手段都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为目的,建立和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如:《德师风实施细则》、《教师目标管理考核》、《班主任目标管理考核》等,规范教师行为,学校还建立了一套学校领导—生活教师—学生干部—学生的一条龙的生活管理体系。

    3、使用恰当有效的管理手段。

    从师资管理手段来讲,分为行为上的帮助、指导和行政上的管理、奖惩。21世纪是“以人为本”的世纪,我们在师资管理上就应注重行为上的帮助和指导。我校管理层确立了新的管理理念,对于教师,只要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就不过多地干涉,做到尊重每一位教师为实惠目标选择不同的方法,鼓励和帮助教师在教学手段上的锐意创新。对教师在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和不足,给予善意的帮助和指导。

    二、加强师德建设,提高聋校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水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教师要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普通教育是如此,聋教育就更是如此。也许,一个教师年轻时有过这样或那样的梦,而一旦成为聋校教师,就必须票根地奉献这一基点上。每一位聋教育的教师往往都是与奉献、清贫划等号,要弘扬“春蚕精神”、“红烛精神”。当一名聋校教师注定要有一种牺牲精神、奉献精神,要以全新的视野看21世纪的聋教育,从全方位的角度审视自己,以满腔的热忱关爱学生,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真正实现属于聋校教师的主体价值。加强师德建设中,我们强调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在学习和实践中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如:在全体教师中广泛开展一系列的师德学习和教育活动,把“讲政治、重师德、强素质、严纪律、比奉献”的思想有机的融入到活动中去,并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全体教职工,使聋校教师做到思想上“过硬”,政治上“优秀”。

    三、更新聋校教师观念。

    1、从知识型、经验型向创新型转变。

    目前,特殊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人们的重视,聋校素质教育也在不断开展。聋校素质教育下的课堂教学,教师节主要职责是引导学生的成长方向和对学生学习内容、学习途径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激发他们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健全他们的人格。做为新形势下的聋教师,就应不断更新观念,做一个创新型教师,具备正确的育人观,开拓创新的精神,注重创新技能等几方面素质,真正做到从知识型、经验型向创新型转变。

    2、从权威型向民主型转变。

    教师需要权威。但教师的权威不能建立在无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师生在人格上的平等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人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个体性发展,任何人都无法取代他人。人体的求知和发展不是通过教师的“教”就能完成的,教师应将教育的重点放在尊重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倡导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个体发展存在差异是正常合理现象,教师有责任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提供适合其特点的手段方法。

    四、加大力度,提高聋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教师的高素质是学生素质提高的前提,教师快乐地“教”,是学生快乐地“学”的前提。没有教师辛勤劳动,就不可能把主体性教学思想转变为主体性教学行为。因此,重视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是迫在眉睫。

    1、培养专业聋校教师和培训转业聋校教师同时抓。由于聋校专业教师紧缺,给聋教育带来很多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努力吸收聋教育方面的专业人才,目前学校14名教职工中已有5名从特师毕业的专业教师。另外,我校还组织短训班,培训在职教师,以解决急需。学校做到哪里有培训学习,就派人到哪里参加学习。

    2、专门机构的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许多教师虽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但缺乏强有力的教育科学理论的支撑,这就阻碍了教师能力的发挥。而特殊教育学院在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和教育思想上有优势,在理论上具有前瞻性,在科学研究方法上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因此学校就依靠特殊教育学院的指导来提高聋校的办学理念。学校还聘请有关专家作专题讲座或举办研修班或让教师与专家采取对话交流,,让教师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和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深层次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改进教学行为,提升教学的教学理念,为教师成为专家型教师创造条件,同时也提升了学校的办学理念。

    3、聋校只有以现代化为目标,加速聋教育师资建设,才能为聋教育现代化提供最关键的智力支撑。就现代化教育技术和聋教育先进手段而言,我校不管是老年的聋教师还是中青年聋教师都“一视同仁”,都要求学习,并且都取得很好的成绩。进修校要求的技能考试全部达四级。

    4、建立竞争机制、激励机制。我校为充分发挥教师潜在的积极性,把竞争机制引入学校师资管理,紧紧围绕教学改革,狠抓教学管理备、教、辅、改、查五个环节,结合学校常规工作和中心工作综合考察每位教师,根据教师实绩论教师,把每位教师放到一个客观、公正的标准上评价。注意鼓励青年教师,创设了人人支持竞争,人人参与竞争,竞争向上的氛围。为强化教师队伍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五、创建适合聋校教师发展的环境。

    理想的聋教育师资队伍的形成不能仅靠文凭学历,不能仅靠天赋和聪明才智。而要通过一系列的培养教育、实践锻炼逐步形成。

    1、在学校范围内创立一个自由、平等、和谐的工作环境。我校处处为教师着想,时时处处都从细节入手,为教师营造一种和谐的耸关系。如:组织各种活动,教师之间、教师与领导之间,经常保持信息沟通;为全校教师做做实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为教师统一服装,使教师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新;每个节日都要开展工会活动;关心教职工的子女入学、升学问题。为教师创造了一个成就感的环境、可发展的环境,使教师处处有“特校是我家”的感觉。

    2、学校为每一位教师创造了展现才智、开拓创新的的竞技场和大舞台。如:我校定期组织观摩教师讲课,其目的不在于检查和评优,而是从真正意义上重视和关心教师的劳动,满足每位教师展示自我的需要。对于教师的创新,学校不但开绿灯,而且还给予极大的鼓励,只要取得成绩的学校都给予奖励。

    六、改变聋校教师队伍结构。目前我国聋校单一学科教师的编制已极不适应需要。聋校教师队伍应逐渐设立学科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各部分人员也要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够相互协调合作。为此,我校专门研究,从05年开始,设立了学科教师,如:手工、美术教师都经过专门培训,律动教师是幼师毕业的专职教师;职教方面,缝纫、微机、美发课教师也是经过专门培训有一定技能基础的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过去那种“一师多科”的不合理结构模式,极大的提高了我校教育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新大纲 新理念》           徐州市教育局编印

    《如何走进新课堂》         徐州市教育局编印

    《聋校教育学》                  北京师范大学   

    《当代特殊教育导论》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特殊教育概论》——(普通班级中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上海教育出版社

    《聋教育教师培训教材》             中国盲文出版社

  • 回到首页
     
    上一篇文章:中国听力学2011年的三大猜想
    下一篇文章:ZT:人工耳蜗植入工作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