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
          →预约 挂号医生前,请先看这里!
您当前位置:人工耳蜗网 >> 诺尔康耳蜗 >> 诺尔康产品与资讯 >> 诺尔康资讯 >> 浏览文章
李楚:为听障患者带来“重获新声”的希望
作者:佚名 日期:2017年12月06日 来源:中工网   录入:admin

20171205091001957742024.jpg

“让听不见的人听得见;让看不见的人看得见;让站不起来的人重新站起来。”这是浙江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诺尔康”)的宗旨,也是李楚的初心。

李楚是“温州八大王”之一的“合同大王”李方平的儿子,凭借着对高科技产业的执着,与父亲一起跳出传统产业,致力于国产人工耳蜗产业。时至今日,诺尔康成为全球第四家、中国第一家规模化生产人工耳蜗的企业,李楚也成了新生代浙商的领军人物。

中国人用得起的人工耳蜗

人工耳蜗是听力残障人士的福音。然而,12年前市场被三家外国公司垄断,一套人工耳蜗的售价高达二三十万元,许多患者望而却步。彼时,中国有2700多万名听力语言残障人士,其中“重聋”的就达到900万人,每年还新增2到3万患有重度听力障碍的新生儿。

“我那时接触到美国研究人工耳蜗的核心团队,里面三分之一都是华人。”考虑到国内“重聋”患者的窘境,李楚不禁感慨,“我们为何不做自己的耳蜗?”

2006年,李楚在诺尔康美国研发中心带队研制人工耳蜗,一待就是三年。“研发团队很辛苦,不分昼夜地工作。”李楚回忆,“实验室晚上会停掉中央空调,窗户又打不开,空气不流通,大家过一会儿就得出去呼吸新鲜空气,困了累了就在地板上的睡袋里凑合着睡觉。”

“植入性医疗器械,没有什么比人工耳蜗更难了。”李楚团队遇到许多技术难题。“我们第一次做出产品,兴冲冲地拿回国做临床试验,结果遭遇了‘水土不服’。”科研团队当时在美国做研究,设计出更为先进的方形人工耳蜗,但国内普遍使用传统的圆形产品。产品不得不“回炉重造”,这又耽误了一年半,原本3年投资3000万的计划,到最后也变成上亿的投入。

2012年,技术标准相当、价格只有进口产品三分之一的国产人工耳蜗问世,成为真正能让国人买得起的产品。

“创二代”的新时代思考

三十多年前,老一辈浙商让人们看到了改革开放初期民营企业的蓬勃活力;如今,新生代浙商展示着他们独特创新思维、做出更多对时代的思考。

曾在国外留学多年的李楚,深谙创新的重要性,“如果没有父辈的创业精神,至少要在创新理念上超越父辈,这是接班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在产品设计环节,我们引进了DFMA(面向制造和装配的设计)概念。”李楚希望改善传统产品开发模式,让产品设计与制造加工紧密结合,做出最适合中国用户的产品。

李楚常说,“用户喜欢才是好设计。”诺尔康人工耳蜗虽然品质一流,但和国外产品相比,延展功能略显不足,“以前觉得做好人工耳蜗的植入部分就够了,后来才发现外挂耳机也非常重要。”李楚开始琢磨怎样让耳机更美观、戴得更轻便、为用户带来更多乐趣。

不久,李楚便把想法付诸实际行动,投入大笔资金请美国最顶尖的设计团队重新设计外挂耳机,增加更多的娱乐功能,比如接收FM收音机信号,外接MP3、电视等设备。不仅如此,诺尔康产品还可以根据每个不同用户耳朵形状做更细致的定制设计。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这些年,李楚再忙再累,每个月也会抽出几天时间,奔赴全国各地的康复中心,了解产品的使用情况、效果以及患者的适应程度。“我喜欢做这些事,看着患者通过我们的产品重新听见声音,特别开心。”李楚如是说。

李楚的手机里存着满满的人工耳蜗使用者照片,其中,最让他难忘的是第一名使用者,“他是名退伍多年的老兵,早年因为炮声丧失了听力。其实他完全用得起进口耳蜗,但是听说我们出了国产的,坚持要用诺尔康。”最后手术非常成功,当老兵重新听到声音的时候,李楚和在场所有人都热泪盈眶。

正是因为这份感动,让李楚决意涉足慈善,“中国真正需要帮助的聋人太多了。”诺尔康每年向中国儿童基金会捐赠人工耳蜗,目前捐赠总数已经超过1000套;为帮助生活窘迫的听障患者,李楚联合温州商会、浙江商会发起企业家爱心资助活动,这也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同时,在李楚等企业家的努力之下,浙江等四省已将诺尔康人工耳蜗纳入医保。

如今,诺尔康人工耳蜗已经在8000多名聋人患者身上运转,为他们带去声音和希望。在李楚看来,这远远不够,“人工耳蜗是基石,我们接下来将放眼于人工视觉系统、偏瘫及全瘫类疾病电子刺激康复装置等神经电子行业更广阔的领域。”(见习记者程雪)

回到首页
 
上一篇文章:走向世界的中国耳蜗
下一篇文章:杭州诺尔康人工耳蜗预约与咨询表